|
日期:2022-12-30
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、民族的希望,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。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。2012年11月14日,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與媒體記者見面會上說:"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穩定的工作、更滿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會保障、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、更舒適的居住條件、更優美的環境,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、工作得更好、生活得更好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。"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,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。但近年來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,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,給社會、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。下面舉一些案例說明: 案例1:一條圍巾撕裂6個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喪同學之手,杭州蕭山區髮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屍案。起因是:被害者阿紅,17歲,就讀于蕭山某高中。因一點小矛盾,阿紅與同學阿潔髮生吵架。2014年2月17日那天,懷恨在心的阿潔,糾集其他4人,將阿紅騙至阿華家中,用圍巾將阿紅勒死,並支解,隨后棄屍野外。這起命案不僅毀了6個孩子的前途,撕裂了6戶家庭,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于青少年犯罪的關注。 案例2: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鐘某髮生矛盾后鬥毆,當晚8時許鐘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,將林某打倒在地。后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,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后逃離現場,王某被刺后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。11月17日,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,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,緩刑四年。 案例3:16歲的小興,自打接觸網絡游戲CS后,就著了迷,經常往網吧裏鑽。苦于家裏管得嚴,小興就想出這麼一招: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,背著書包直奔網吧,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。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,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,還因為錢不夠,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。后來到期末,小興拿不回成績單,父親起疑找到學校,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,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!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,又傳來另一個“噩耗”:小興因為上網缺錢,從家裏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,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案例4: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,父親是普通工人,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,還是班幹部。家裏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裏,他非常清楚錢對于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。暑假期間,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,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,並向小剛保證,只要跟他一起混,一定可以髮財。孝順的小剛動搖了,憧憬著“要是能弄到好多錢,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”。兩人一合計,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裏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。于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,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。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后,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,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,大聲宣布:“搶劫,把錢拿出來!”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,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。 上述案例說明,青少年法律意識缺乏,法制觀念淡薄。青少年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,究其原因,筆者認為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,其中“自身原因”是內因;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原因,是外因。 首先,青少年自身素質的好壞是決定其是否違法犯罪的關鍵。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,抵禦能力差。其自身不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,游手好閑、好逸惡勞、無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,自身性格的缺陷,幼稚的心理,以及自身生活需要、人格尊嚴得不到滿足,加上法制觀念的缺乏等等,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、刺激,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。 其次,家庭原因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,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個性的基礎,正如古人所言:“養不教,父之過。”這主要有幾種情況: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,不會管,出了問題,往往棍棒相加,缺乏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;二是子女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性,父母管不了,因為沒有從早期教育入手、管得晚了;三是父母對子女喪失信心,不願管,順其自然,放任自流;四是父母離異后,孩子無人管,為了自己而不顧及或無暇顧及孩子,使之浪跡社會;五是父母自身行為不端直接影響孩子,使之效仿父母,小偷小摸,打架鬥毆。人們總結的一句話:“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”,確實不無道理! 再次,學校原因: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。學校教育方法不當,是導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會、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。現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:1、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。2、對學生處分缺乏慎重考慮和處分后對處分生放棄教育。3、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。 最后,社會原因:社會不良現象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忽視。現在人們所說的“黃色”、“灰色”和“黑色”“三色汙染”,對青少年的危害尤其為甚!1、文化市場的“黃色汙染”。2、以腐敗現象為代表的“灰色汙染”。3、帶有黑社會性質暴力犯罪的“黑色汙染”。 綜上所述,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社會問題,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可以說是一種社會“綜合症”。我們更應依靠全社會的力量,進行綜合治理。正像《聯合國預防少年犯罪准則》(第2條)所提出的:要成功地預防少年違法犯罪就需要整個社會進行努力;我國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(第3條)也明確指出: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,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,實行綜合治理。”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,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,筆者認為青少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:一、自身預防: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,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,應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。盡管你們還處于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較差的階段,但對于真善美與假惡醜還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。我們應當遵守法律、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範的觀念,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,以及自尊、自律、自強的意識,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,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。二、 懂法 守法:簡單學習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、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等。我國現行《刑法》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: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,應當負刑事責任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,犯故意殺人、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、強奸、搶劫、販賣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毒罪的,應當負刑事責任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,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。 |
地址:廣州市廣州大道中39號市民主大樓二樓 聯系電話:020-87379351、87370580、87377355、87377358
版權所有:廣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 CopyRight © 2006 Email:gztl@gz.gov.cn